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趋势将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总体质量将保持稳定。到2030年,土壤环境风险将得到完全控制;土壤环境质量将在本世纪中叶得到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一、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复杂

201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8.24亿亩,接近18亿亩警戒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优质土壤资源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部分地区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下降。我国农村广泛放弃大量耕地,许多传统商品粮基地已不复存在。我国土壤面临着土壤侵蚀,荒漠化,盐碱化,石漠化和酸化等许多土壤退化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近二十年来,由于缺乏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项目占用了大量耕地,优质耕地资源迅速减少。生态脆弱性造成的土地退化尚未得到遏制,土壤污染范围逐渐扩大。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不高,三分之一缺少有机质,超过70%的磷缺乏,大约20%的钾缺乏。相比之下,我国耕地的基本肥力仅占粮食产量的50%,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则为70%至80%。

2010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在过去30年中,中国耕地的酸度增加了6倍,而动物源性有机肥料也将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镉作为我国耕地最大的污染源,其并不是一种大气沉积,而是动物源化肥。在控制土壤污染之前,污染源控制应该是最重要的任务。例如控制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013年,我国化学肥料的使用量达到近6000万吨。根据农业种植面积的需求计算,化学肥料的使用量达到330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的2.6倍和欧盟的2.5倍。我国的农药消费量仍然相对较大,近年来稳定在32万吨左右,占世界农药消费总量的1/7。同样,土壤酸化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的叶片可以直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特别是在酸雨条件下,叶片会增强对重金属的吸收。不难理解,在许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区,稻米,花生和蔬菜等农作物会含有过量的重金属,这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二、“土十条”将给农业和农民带来什么?

“土十条”提出控制农业污染,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灌溉水水质管理。针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提出一系列严格保护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土十条”的实施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培育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等,将有力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和土壤污染防治咨询服务、装备药剂生产等相关产业发展,扩大环保产业规模。到2020年,已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