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污染修复已是各国的首要任务。从1970年代开始,欧美等工业化国家相继启动了针对污染场地,农田土壤和采矿发展过程中污染土壤的处理项目,以解决工矿企业遗留和搬迁的“棕色土地”,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应运而生。美国在1980年代建立了一个超级基金项目来支持土壤污染控制,开发了一系列污染土壤的控制和土壤修复技术,并逐渐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

一、国内土壤污染问题情况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土壤污染状况更为严峻。《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耕地土壤点超标率近20%,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地,矿区等土壤污染点超标率高于30%,其直接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在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对土壤污染的重视不足和技术发展起步较晚,目前的设备能力较弱,工业化程度较低,与国际上先进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是,由于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承载体”,其在城市发展和转型,区域工业布局以及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保证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引起了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的国家是农业大国,但将近五分之一的耕地超过了标准水平,这就要求我国在开发和选择恢复技术时,要充分注意农田土壤的恢复和风险的预防与控制。近年来,以钝化(稳定化),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为代表的农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得以被相关部门、科研机构所重视,并为农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连续性资金,这快速缩小了国内外技术研究与开发之间的差距。然而,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国内农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普遍存在成熟度低,技术实用性差,成本高等问题,技术研发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辅以小规模的现场试验,尚未进入工业化阶段。因此,鉴于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面积大,土壤理化性质和污染物的显着差异,应以风险防控和安全使用为目标,解决技术适用性和成本等问题。

二、当前应对土壤污染的主要方向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大量受污染农田和受污染场地并存的技术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用于有机污染气体提取/热解吸和生物修复,稳定重金属污染和化学清洁的普及技术;(2)开发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的示范技术,例如用于降解重金属的植物降解和植物提取;(3)领先的储备技术,用于物理和化学增强有机污染的修复以及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屏障。同时,研究、开发先进的氧化,解吸和增溶,微生物调控,氧化/还原调控,化学活化和电动修复等关键技术,并将其与关键开发技术相结合,形成增强的协同高效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体系。

与水和空气介质相比,土壤具有更显着的生态和环境特征。因此,在建设未来的技术体系时,应更加重视我国国情。在选择技术范围时,应充分反映农田土壤的恢复和生态风险,进行合理预防和控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应重点研究提取和解吸,生物修复,植物降解,电动修复,稳定化,化学清洗,植物提取,植物屏障和其他被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以满足技术要求和不断增强的需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