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但是当前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措施,许多污染物伴随着生产过程进入土壤(矿产资源开发不合理,长期排污灌溉,滥用有机物、化学农药等)环境,造成土壤污染。随着“土十条”的正式实施,我国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修复现状

 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十分严峻,全国至少有10%的耕地被农药所污染,216.7万hm2的耕地被污水灌溉污染,1330万hm2的土地被占用并被固体废物摧毁。并且据统计,由于每年重金属污染1200万吨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我国农业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肥料元素的积累,多种重金属的严重污染以及农药和有机污染物存在大量的残留。根据受污染土地的类型,土壤修复可分为场地修复,矿山修复和耕地修复。

根据中国工会发布的最新数据分析,中国有200万亩工业场地需要修复。根据项目招标情况,现场修复量波动较大,保守估计每亩土地价格在20万元至50万元之间。场地修复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万亿元。保守估计要修复的矿山污染面积约为300万亩,保守估计为每亩5万至10万元,这意味着矿山修复的市场空间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中国受污染的农田约为3.92亿亩,保守估计每亩10,000元人民币,意味着受污染农田的整治市场空间为3.92万亿元人民币。因此,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约5.22万亿元。

二、土壤修复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的土壤修复产业起步较晚,具有相应加工资质的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根据有关分析报告,我国的土壤修复资金仅占环保产业总投资的不到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领域的比例通常为30%至50%。资金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的土壤修复产业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其可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实现土壤修复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外,技术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先进高效的技术将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自1980年代以来,我国的科研人员一直关注各种类型的土壤污染,并参与了许多基础工作。土壤修复产业全面部署后,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已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实践,土壤修复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技术应用还不够多样化。对于重金属,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固化/稳定化。因此,相关产业应进一步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重点放在环境友好型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专注于高修复效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有效降低土壤修复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