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是基于自然湿地系统,人为构建、监管和控制的类似沼泽的地面,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者协同作用净化污水。从1903年在英国的约克郡Earby建立的已知最早的人工湿地系统至今,人工湿地不仅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在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污水、矿山污水、垃圾渗滤液和暴雨径流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将其主要分为填料、植物、微生物、动物、湿地中的水体五部分。其中填料是湿地中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载体,将发生在湿地内部的所有过程连接为统一的整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

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沸石填料是人工湿地的基质与载体,填料的所有理化性状都将影响到它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填料通过对污染物的物理过滤、离子交换、专性与非专性吸附、螯合作用、沉降反应等对污染物进行截留,为后续微生物和植物对污染物的进一步分解和吸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填料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依附表面,而粘附在填料上的微生物种群就是净化过程的关键因素,其组成以及数量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净化效果。

通过在人工湿地内部填充多孔、有较大比表面积且空隙率较大的填料,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更大的附着面积、提高气、液通过的能力,进而增强系统对污染物(尤其是氮、磷)的去除能力。因此,湿地基质填料的选择是湿地建造和能否改善湿地净化污水能力的关键。在填料的设计和选择上,为满足其作为生物膜载体等功能,一般需考虑材料的物理及化学组成、孔隙率及比表面积、机械强度、空间体积及形态、生物、化学及热力学稳定性和价格等因素。由于人工湿地往往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及城市及景观等地表水体的生态修复中,因此还应考虑填料是否易得。

人工湿地在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和地表水体生态修复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在基质填料的选择上仍依赖于天然物质,筛选简单易得、来源于工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又性能良好的填料,并进行模块化加工配置、生产出根据市场需要的形状和强度,既能保留原有介质优良的净水作用,又能实现快速更换的模块化、达到有效地快速恢复人工湿地功能的生态填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中,填料的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填料可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载体和营养物质;同时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此外,填料还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途径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如人工湿地中高达87%的磷可以通过沉淀或吸附作用而被去除,因此,选择通透性好、比表面积大、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沸石颗粒作为人工湿地系统的填料,其粒径可根据不同要求生产,如:1-2mm、2-4mm、3-5mm、4-8mm、5-10mm、8-16mm、16-32mm、50-80mm,50-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