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泥处理系统一般由若干芦苇床按污泥布泥顺序建设。芦苇床内置滤料层及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使污泥高效脱水。芦苇床床体四周通常堆砌混凝土墙壁,高度一般超过土壤层;池底铺设防水膜,防止滤液外渗。常见的芦苇床总深度约为2.4m(0.6~0.7m填料层,1.5~1.6m超高)。芦苇床的高度至少确保其处理能力能够容纳1m高的污泥层,对于一个运行年限为8~10年的系统,其相应的污泥层增长率每年最大值约为10cm。如果污泥层增厚过快,往往标志着系统的运行出现了问题。当污泥层距芦苇床围墙顶端的距离<20cm时,通常应该停止进泥。

在床体底部粗砂砾层中安装排水系统,排水管通过通风管与大气相通,以保证排水层与大气可以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在排水层上方铺设砾石、沙子或土壤层,用来过滤床体表面污泥脱水产生的渗滤液。上层为植物生长层,种植湿地植物芦苇。污泥通过布设于床体表面的布泥管进行均匀布泥。每个床体在大约;10;年的运行期后都需要清空;在此之后,床体可以重新布泥,进入下一个运行周期。

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或厌氧消化污泥按照一定周期向人工湿地表面布泥,污泥中的固体物质被截留在湿地填料层表面,液体在植物茎和根系以及前期积存污泥的裂隙等疏导作用下发生渗透,进而通过湿地底部的排水管排出。在进泥间歇期,积存在湿地表面的固态污泥因植物的蒸发蒸腾作用和风化作用脱水而产生龟裂(图2,取自长春市第三污水处理厂),进而干化作用向底层污泥扩展。湿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和转化积存污泥中的营养成分,同时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