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早已开始进行,据调查,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耕地近2000万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近年来华南部分城市有50%的农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污染,湖南的耕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尤为突出。重金属的毒性及生物累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物有效性。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途径之一是将污染物去除,使其残留浓度接近或达到背景值;另一种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状态,使其活性降低而稳定化,减少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当前对土壤重金属原位修复研究较多,主要是施加钝化修复材料,通过溶解沉淀、离子交换吸附、氧化还原、有机络合等作用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目前广泛使用的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包括硅钙物质、含磷材料等。黄崇玲等发现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加入不同形态的硅酸可有效地减轻铝对水稻的胁迫。徐胜光等研究表明施硅显著降低了水稻根际和非根际有效镉含量。陈翠芳等也发现,随硅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镉含量显著降低。赤泥在近几年作为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剂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多数研究均认为赤泥能减少金属的溶度和生物利用度,可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吸附剂。

由试验结果可知,随修复材料里沸石比例的增加,在修复早期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添加后2d土壤pH值与沸石用量两者呈正相关(R=0.7207),表明修复初期土壤pH值受沸石影响较大。①-6处理(添加5%沸石)2d时土壤pH值相对CK增加了1.54,为所有处理中增幅最大值。但随修复时间增加,5d后pH值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增加混合修复材料的施用量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添加10%混合修复材料,土壤pH值的增量与5%添加量时接近。10%高添加量下,土壤pH值在6.92~7.35范围内变化。